- 註冊時間
- 2012-12-5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2696 天 連續簽到:1 天
|
黃帝曰:氣為上膈者,食飲入而還出,餘已知之矣。蟲為下膈。下膈者,食晬時乃出,餘未得其意,願卒聞之。' \4 t4 p+ u: L' g7 B* z0 U5 o/ O
黃帝說:因為氣鬱而形成為上膈症的,吃進東西去隨即又嘔吐出來,這個我已經知道了。因為有蟲而形成為下膈症,下膈這種病,是吃過東西一晝夜之後才吐出,我不明白其中道理,想知道個究竟。
$ W1 V4 v& Q. L! }0 V3 N
+ x, M! Y' o; S: l0 Z0 K- F 歧伯曰:喜怒不適,食飲不節,寒溫不時,則寒汁流於腸中,流於腸中則蟲寒,蟲寒則積聚,守於下管,則腸胃充郭,衛氣不營,邪氣居之。人食則蟲上食,蟲上食則下管虛,下管虛則邪氣勝之,積聚以留,留則癰成,癰成則下管約,其癰在管內者,即而痛深,其癰在外者,則癰外而痛,浮癰上皮熱。
( }4 ]; Y s7 i$ M* [1 q; W 岐伯說:喜怒不能適度,飲食不加節制,衣著不能隨氣候變化增減,時而衣少身寒,時而衣多過暖,以致損傷了胃氣;胃如受寒,則寒汁流於腸內;寒汁流腸內,則腸內寄生之蟲感覺寒冷;蟲覺寒冷,就會擁擠在一起,聚守於下脘部,因而使腸胃充滿、張大,以致衛氣不能營運護養,而邪氣留止其中。人吃進東西,蟲即上而取食;蟲上而取食,則下脘虛空;下脘虛空,則邪氣佔了上風,積聚而滯留不去;邪氣滯留,就形成為癰;癰成,則下脘收束。其癰在下脘之內的,一經碰觸,則疼痛劇烈;其癰在下脘之外的,則癰外顯而痛輕,癰上的皮膚發熱。# t9 w2 E+ R* O# ^! t
; P7 g, ^$ w4 Z! X( `1 ~. l 黃帝曰:刺之奈何?
# X% W) p( Z" O$ D% f- H5 H* _ 黃帝問:下膈症如何刺治?' o- w+ O A% i9 e' P% q! M6 a/ g
5 l3 Y; ~/ @: [( C' V/ I
歧伯曰:微按其癰,視氣所行,先淺刺其傍,稍內益深,逐而刺之,毋過三行,察其沉浮,以為深淺。已刺必熨,令熱入中,日使熱內,邪氣益衰,大癰乃潰。伍以參禁,以除其內,恬憺無為,乃能行氣,後以咸苦,化谷乃下矣。; w% e% z _3 k% g
岐伯說:以手輕輕按癰,診察癰氣的行往之處及盛衰、深淺等情況,而後先淺刺癰的旁側,針漸漸由淺而深,而且繞癰周環而刺,不得超過三遍,視癰之沉浮,以決定進針的深淺。針刺之後,一定要用溫熨法,使溫熱入於內部。天天使溫入內,則寒邪之氣日益衰退,大癰就會潰爛化膿。這時,綜合參依日月四時等氣候情況及患者身體內部狀況,注意不要違犯針刺禁忌,用瀉法排除患部的膿血;患者本人還須保持心境的安恬澹泊,這樣才能使正氣暢行。然後再服用含有酸味、苦味的食品、藥物以助穀物的消化,則癰即除去,下膈症愈。
4 T. z' M" h( T/ v. ~3 Y' N" v+ K& d$ l+ L5 ]# t
|
|